据了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自1981年该病在我国出现以来,已发生多次大规模暴发或流行。
记者从国家卫计委获悉,今年2月份,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数达38654例,较1月份下降50%,但仍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三位,每年5~7月为高发期。
此次国家卫计委通报2月份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4%。
不过,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始终居法定传染病前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
2015年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并获得批准上市应用。6个月——3岁婴幼儿家长可以到北京市内疫苗接种单位进行EV71疫苗的预约和接种。
据了解,该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3%。此外,手足口病EV71-CA16联合疫苗也正在研发中。
1、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3、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4、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5、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