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传播的艾滋病近几年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8-05-28 13:39:34   来源:医易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分别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性传播就是异性滥交出现的问题,其实现在有很多艾滋病都是同性恋传播的。

2015年,北京新发艾滋病感染约有3000多,在这里主要是两种现象出现,一是青少年的发病率上升,还有以男性同性恋引发的感染居多。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等群体。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在男同性恋的人群中,艾滋病易高发。但是从世界整体范围内来看,以异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情况最多,因为毕竟异性恋人群占多数。

“我个人认为,这几年同性恋整体数量在增加。从深层次上分析,与现今教育有关,从行为学去找这个原因,男孩的教育里缺乏阳刚。在男性同性恋中,主要由于那男性寻求被保护的欲望,容易发生男性同性恋。”近日,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刘彦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针对同性恋中艾滋病感染增多的话题,刘彦春教授提出了个人观点。她指出,当今的教育缺乏对人全面的教育,缺乏对性行为的教育,重点是性安全的教育。很多人都是在无知的状态下,感染上了艾滋病。

在世界艾滋病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要消灭艾滋病,先消灭对同性恋的歧视。刘彦春教授也表示,一方面是对已经患有艾滋病的患者,“歧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一个人处于疾病状态,是需要处理和治疗的,需要大家去关爱他,关心他。

此外,如果大家歧视艾滋病患者,会导致患者不敢正确面对,因此延误治疗。艾滋病的感染传播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降下来的。“在我国还是以异性恋为主,同性恋人群还是较难接受。但是社会是多元化的,同性恋并没有错。这个群体的存在,希望公众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有安全的性行为,它是保证性生活、生活幸福的条件。男男同性恋一定要有安全的性行为。”刘彦春教授强调。

当下,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不能彻底治愈的,它会造成人的免疫持续缺陷,不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十多年就会发病,在不去处理的自然状态下,两三年内就会死亡。

目前中国对于艾滋病都是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住疾病。刘彦春教授指出,它的控制需要常年服用药物,长期服用药物对身体还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反歧视的状态下,也不能极端地认为患有艾滋病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同性恋双性恋的同性性爱心理大解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同性恋和双性恋人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对此社会看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美国提供的具体数据。

据台湾“中央社”1月7日报道,美国7日出炉数据显示,女性坦承双性恋倾向的比例约是男性的3倍,而越来越多女性说自己曾和其他女生有过肌肤之亲。

据报道,美国公布2011-13年全国家庭成长调查资料,共有9100名18至44岁成人参与。受访者在计算机上输入回复而非直接告知访问员。其中女性有5.5%自称双性恋,男性则是2%。上一次调查中较少人表示自己是双性恋。

2006至2010年的调查中,3.9%女性及1.2%男性自认为双性恋。

相较当年的同一份调查,研究人员发现“2011-13年间明显较高比例的女性”自称曾与同性发生性关系。

最近这次调查结果显示,17.4%的女性有过这类接触。根据最新数据,6.2%的男性表示曾与其他男生有过性行为。而自认纯正异性恋者或只受异性吸引的比例,男性的92%高于女性的81%。

解读同性性爱心理

案例:妈妈发现儿子深陷同性恋漩涡

叶青是个忙碌的单亲妈妈。学历不高的她非常争强好胜,对工作非常看重,在事业上很有些建树,对儿子的要求也难免高了起来。叶青其实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儿子沈畅一岁时就被送到寄宿幼儿园。

叶青对沈畅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高标准严要求,总是告诫他,男生就要坚强,就要努力,就要成绩好,就要顶天立地。

让她震惊和难过的是,她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成了同性恋,不仅活跃在同性恋网络社区,和他的男朋友在社区结婚了,而且与几个哥哥有性关系。

更让叶青难以容忍的是,沈畅竟然经常将男朋友带到家里发生性关系,还因为感情危机情绪波动不去上学了。叶青已经不再奢望沈畅能考上好大学,她担心儿子这事被老师和同学知道,他如何做人呀?

那还是小升初考试,沈畅考得特别糟糕,怕被妈妈打,不敢回家,走了很久,迷路了。就在他孤立无援的时候,一位大哥哥帮助了他,把他带回家,哥哥温柔地抚摩他全身。沈畅第一次感到被人关怀,在哥哥的引领下,沈畅也抚摩他。

第二天哥哥把沈畅送回家,沈畅的妈妈对这位好心人千恩万谢。从此沈畅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爱他的人。

整个暑假沈畅都和大哥哥在一起,他第一次感受到做女生被男人疼爱轻松而幸福。沈畅特别希望依偎在哥哥身边,哥哥告诉他,如果他愿意,哥哥可以养他一辈子,并且不要求他学习,不要求他做一切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沈畅内心充满了感激,他对哥哥言听计从,并且在性行为中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甚至有些上瘾,他离不开哥哥。后来哥哥到外地去了,沈畅开始到同性恋社区寻找新的性伙伴,衣着和语言也越来越女性化了。

解读同性性爱的心理取向

人的性爱取向分为两大类,一是单性恋,包括绝大多数人选择的异性性爱和婚姻;还有就是同性恋。二是双性恋,对两性的爱同时存在和接纳,这样的人大多会有异性间的婚姻关系,同时有同性的恋人,两种情感不相互排斥。

同性恋的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以及性爱行为指向都是同性,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同性恋倾向。

对于同性恋成因,有先天说和后天说两大类。先天说是指生理因素,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的影响等等。后天说则主要与家庭背景和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其他同性恋者的诱惑;特定时尚、思潮影响;母强父弱,家庭教育失当等。如果先天说的假设成立,这些人通过变性手术,使之回归生理支持的性别是比较理想的归宿。

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性别倾向确立所起的作用一样不容忽视。后天说还可以细化为素质型和境遇型。素质型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幼年时期心理形成过程中性别选择的烙印;而境遇型往往是进入青春期前后环境造成的。沈畅属于境遇型,如果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完全可以重新悦纳自己的性别。

让孩子悦纳自己的性别

家庭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的第一个课堂,确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是为人父母必须承担的教育职责。素质型的同性恋者往往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不健康的家庭氛围有直接关系。

恋母情结是产生同性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投入了过多精力,使一些男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认同女性,甚至以女性自居。

另一种情况,比如沈畅,母亲给予沈畅的关爱少,施加的压力过多,这使他对母亲所代表的女性角色产生疏远,在同性给予一些关爱的时候从感激到依恋,同时没有要求和压力的状态使他认同目前的角色,可以依靠男人,不劳而获。

另外一些特殊的经历对同性恋取向的形成产生潜在的影响,比如年幼受到异性伤害,或被同性引诱,潜意识中认同了同性恋。

漫长的暑假,父母对孩子的关注需要一个“度”,既不能完全不知道孩子和什么人在一起;也不能因噎废食,将孩子封闭在家中,阻隔他们社会化的进程。关注孩子的伙伴,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同性恋双性恋在我国暂时还不会被大众接受,甚至有人认为同性恋的高调就是对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的一种挑战,对此不能忍,但是保守和权威的观点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

延伸阅读

减肥选择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

上班族如何减肥怎样去防止赘肉

减肥最简单的方法竟是这样神奇

运动减肥女性需要一个运动胸罩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育儿知识
生活百科
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