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化学老师讲了他自己父亲在临终前的一些行为。他说他父亲在临终前好像预感到自己将死,在医院不愿住院,非要回家,回到家后也不愿睡在床上,非要到地上,结果到地上两天后就离世了。这位化学老师相信灵魂的存在,他说人在死14天前就落魂了,然后就陷入意识混乱阶段,会说一些胡话,家里人和他说话,他也听不懂,不作任何回应。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个朋友一次讲起自己的梦,在梦中这个朋友登山时遇到雪崩而摔死。荣格听后当即提醒他说,近期不要做冒险的事情。对方很不以为然,不久后这个朋友就在一次登山活动中,由于固定身体的锁扣滑脱而坠崖身亡。
中国专业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何明华,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释,这种“预感死亡”的现象和人的潜意识有着很大程度的联系,是人的心理情结在起作用,特别是这些预感多发生在突发的死亡事件之前。人的潜意识是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潜意识中包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人的意识层。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死亡的冲动,心理学上称之为“死本能”。
弗洛伊德在1920年的《超越唯乐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一组相对的概念。当人在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快乐,或者精神上的压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种痛苦时,人对生的欲望就不是很强烈,这时死本能在潜意识中占的分量就比较大。而当潜意识中这种死亡的动机强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现实中就会发生与之对应的事件。何明华称,人对死亡的预感,可以说是这种死本能激发、扩大的表现。因此,很多人对死亡的预见会表现为一种消沉的心理状态,这说明他们当时潜意识里“死本能”很活跃,而生本能相对压抑。
何明华说,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能量总量是一定的,因此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人们在预感到自己死亡的时候,及时接受心理治疗,正视其潜意识反映的心理状态。通过唤起其对生的渴望,扩大求生欲,使生本能更加活跃,而抑制死本能的作用,是可以避免死亡事件发生的。
人为什么会预感自己会死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人在临死前是有感觉的,可能当事人并不知道会死,但会无意识的做出一些准备工作,并且有很多案例都能证明这个观点!那么人在死前真会有感觉吗?
有哪些死前无意识准备工作的案例
其实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案例,比如有死前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和行为,类似以后用不到了,给亲人准备很多东西,或者说以后再也见不到了,又或者突然准备新衣服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确实有些准备“上路”的感觉,似乎准备好之后,打算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我们应该正面来看待这个事件,比如一个久病在床的老人,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因此在感觉自身状态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感知自己将要死亡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种生离死别的事件见得多了,所以当自己碰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大都会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且对生死也看得很淡,因此和亲人直接说出这话,其实也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一个人真能感知到自己的死期吗?
其实在上文这些情况并不能代表全部,因为我们有一些选择性记忆,比如某位老人如果说过他快要走了,但事后他好了起来,那么100%没有人会记得他说过这句话,即使记得也没人会提起,毕竟这些都是非常晦气的事情!
但一旦这件事情发生,那么这个“预言”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都会互相说起这件事,而越说越玄乎,最终这个孤立的案例成了普遍,因为大家都会将猜对了一半并且正确的事情说给大家听!
所以听到类似的案例比例会越来越高,传到最后,就成为预测自己死亡的案例了!
欧洲曾经发生过一起著名的足球彩票诈骗案例,情节非常离奇!某位球迷在赛季开始前收到一封邮件,预测了双方输赢,比赛后印证了预测结果,然后新一封邮件又预测了下一场关键比赛的输赢结果,又正确,结果几次之后,该球迷对此预测深信不疑,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即将步入一个超级巨坑!当他以为发现了准确的预测结果疯狂下注时,已经掉入了他们设的局:
比如找100万球迷,发送输赢一半的结果,那么很明显有50万人正确,等下次预测时再向这50万人发送各一半半的结果,那么还有25万人正确,以此类推,那么你会发现下次是12.5万,再下下次是6.25万,3.125万...其实连续3-4次正确时候已经惊为天人,所以最后剩下的永远都是一直正确的!
那么这些“肉鸡”必定按预测结果疯狂下注,最后还是有部分会因为结果正确而取得奖金,但更多的人必定是血本无归,所以那些赢了钱的人会告诉你,他们遭遇了一个世界上预测100%准确的机构!而且这个机构的传奇将永远被流传!
那么这就是真相吗?显然不是,这些人的真相仍然只是正常的概率,即使你按这家机构预测的那样投注,仍然可以获得相同比例的回报,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赢,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零和游戏,博彩公司永远都不会亏本!
人死去的时候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了吗?
相信不止一次有人告诉过你,人死去时候听觉是最后消失的,因此不能在刚死去的人面前说他的身后事,尽管当着死者策划葬礼是大不敬,但死者到底能不能听到,我们不妨可以分析下!
听觉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声音通过鼓膜振动传递给三块听小骨,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液振动。
使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以及圆窗膜相继发生振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的毛细胞与盖膜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毛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使耳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传至延髓,再经中脑下丘到内侧膝状体,最后到大脑皮质的颞叶,形成听觉。
请注意“引起毛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使耳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传至延髓,再经中脑下丘到内侧膝状体,最后到大脑皮质的颞叶,形成听觉。
”这句描述,无论耳朵再怎么样折腾,这个电信号不传输到大脑皮质的颞叶,我们是听不见声音的!
那么人体死亡以什么为判断标准呢?脑死亡!也就是说大脑不再接受外界传来的任何信息,此时外围的器官活着还有意义吗?就像把电脑CPU瞬间拔除,那么电脑还能处理工作?
所以那种所谓的听觉最后消失,只是个伪命题而已!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