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说排泄物吧。中国古代因为发现了农家肥的妙用,所以在处理排泄物上多了一条渠道,不像欧洲人,19世纪依然把排泄物倾倒到河里,以致于欧洲几条注明的河流全都臭气熏天。19世纪伦敦爆发的大规模霍乱,就是粪水污染地下水,人们从井里打水喝,形成粪口传染导致的。
在乡间,排泄物会被收集在粪坑里、大瓮中、旱厕里,再沤制后制成农家肥。在城市,这些排泄物出现在马桶里,由挑粪工收集起来,再转卖给地主和农民。挑粪这项工作,几乎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诞生的。唐朝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因此诞生了一位“掏粪状元”,名叫罗会,生意最好的时候大半个长安城的排泄物都让他承包了,赚的钱再拿来买房置地。直到民国,这项工作都一直存在,晚清北京城有四霸天之说,指的是四个容易诞生流氓,老百姓惹不起的运输业行当,其中就有挑粪。惹了挑粪的,日子恐怕只能臭着过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条运输通道只覆盖了家庭,若是路上想来一发,总不能给挑粪的打电话,在大桶里拉吧,怎么办?去公厕。嘉庆三年(1798年),一位饱读诗书,放荡不羁的北漂学子黄竹堂,写了记录当时京师见闻的诗160首,集名《日下新诞》,里面有一首,就是咏收费厕所的,诗曰:“画帧神仙当户张,朱红高架表毛房;通衢广陌舒人急,市肆中间方便场。”诗后面还有一段补记:“……其铺内一室,则环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与钱一文,给纸二张,诚方便经营也。”
这洁净毛房,后来演变成茅房,就是公厕。但因为是收费的,且数量很少,所以大部分人并不会去上,他们还是更喜欢在街上拉,“故人都当道中便溺”,拉在店门口,有金银自来之意,各店伙计也就扫着收拾掉了,积攒的排泄物也好可以卖,果然是金银自来,所以随地大小便在中国一直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直到八国联军来,才“友邦惊诧”了一番。
古代有公共厕所吗
当我们如厕之时,一些小伙伴可能会产生疑问,古时候有公共厕所吗?如果有,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陶厕
首先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公共厕所”这一概念出自于文献《周礼》,在商周时代城市之中就已经出现了公共厕所,而汉代的陶制厕所模型也能说明,汉朝时已经开始分男女厕所了。
所以,如果你认为中国现在的公厕都是在近代的时候,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才有的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
西方近代厕所
而到了明代,我国更是出现了由私人出资建造的公共厕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做穆太公的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忽然觉得内急,只能求助于城里道路两旁收费的“粪坑”,也就是现代收费厕所的雏形。
太公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立在这简易厕所外面呆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不少,忽然就灵光乍现,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觉了这一商机,并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发财之路,那就是出资建公厕!
茅厕
说干就干,穆太公回家之后就命人将自家门前的三间屋加以改造,掘出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刷了一番,并请一个秀才给新建的公厕题写了名字:“齿爵堂”。
为了吸引客流,穆太公还写了几百张“报条”,也就是纸质广告。四方张贴,加以宣传。广告语是这么写的: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果然,穆太公的这一做法甚为奏效,同村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比较好,而且又不收费,瞬时间吸引了很多人来。这一奇事儿还传到三里五乡,不少人更是慕名而来。
慢慢的,连女子也来这里如厕,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小伙伴们可能又要问了,穆太公这么折腾,出资盖公厕又不收费,他图的是什么呢?
原来,他在城里灵光乍现的时候突然想到,粪便是可以出售的。假如通过免费公厕这一办法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乡下种田的庄户人家,用以施肥庄稼。
岂不是一大商机?粪便虽不值钱,但架不住人多啊,时间长了,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