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民间习俗:正月不能理发。究其原因,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对舅舅不好。头发和舅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过一个多月才能理发,你帅气的发型还在吗?
正月理发:跟舅舅没关系
“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源于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很多汉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
后来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到底有没有一星半点的科学依据?
网上还有一种传播很广的说法,认为“正月不理发”是有据可凭的,论据就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中的一段话: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跟剪头发有什么关系?网帖是这么解释的:
“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指在春天的这三个月里,人体应该让头发自由的生长,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这下小编不淡定了。
首先,让我们看看《黄帝内经》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眼尖的小伙伴会发现这句话里两次提到了“发”,第一个“发陈”被解释为“具体到理发上”,第二个“披发”被解释为“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别说还真有几分形象呢!+_+)
但事实上,正解是这样的
1.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同时,百草回芽之际,也是老病根容易复发的季节,也是谓“发陈”。
2.被发缓形,就是把头发散开。古人的头发一般都是绑束起来的,春天到了,则最好把头发散开,让它去自然生长。(这个解释的没错,但是再加上一句“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就太不谨慎了!)
最后那句看似忠告的话,“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更是有问题。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而且原文明明说的是肝,怎么变成了肺?(转帖的小编你也太不认真了!)
正月剃头这事跟舅舅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民间附会谐音罢了。误会啊!
正月是不是不能剪头发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老话“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为何正月不能剪头发?
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也就是说,“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习俗源自清廷颁发的“剃发令”。
当时清廷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这场头发的变革惹恼了很多汉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辈人的这句老话已经没有任何道理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