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收拾稿子的画面?而且他们真的是在收稿子嘛,还是只是在做做样子?
在小编经过严谨考证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大秘密!
央视播音员的职业水准都很高,能对所有内容进行普通话一级甲等的报道,并且能够相对精确的控制播报时常。
但是!
再腻害的播音员们对时间的掌控没法精确到秒数级别,多一句少一句,很可能就造成播报时长的变化,而且在7点之前,很可能还会收到新的新闻内容,这时候播音员就会说:“本台刚刚接到的消息……”可是这样就造成了新闻时长没办法被非常精准的确定下来。
上面近几日的新闻联播截图里就反映了这点,结束之前时长最大有36秒的误差,36秒可足足有等一轮红绿灯那么长时间。
可是!
新闻联播是准确到秒数级别的,每天19:00要准时开播,19:30要准时结束。这就要求整个新闻从“挡裆挡裆挡裆”的主题曲开始,到最后的结束需要做到秒数级别的精准。
假如做不到怎么办?
央视当然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直接插广告或者祖国风光欣赏或者迎客松就可以把时长不同的新闻联播和下一档节目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是,新闻联播是全国所有卫视同时转播的。
如果新闻联播时常时间长了,那别的卫视原本预定播放的广告可能就憋住放不出来了。如果新闻联播时常短了,那别的卫视可能就会面临几十秒的空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播音员收稿子的这段播出来。
从收稿子播字幕到新闻联播结束,这段时间是可以很好掌握。如果差得时间多,那就多播几秒收稿子,如果差得时间不多,就少播几秒收稿子。
这样就可以精准地控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了,据说业内把这种依靠片尾控制时间的方式叫做“松紧带”。
当然这个原理并不是只有新闻联播界才用……
新闻联播最后为何播收稿子画面
01
为什么要整理稿子?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
每天19点在中央电视台直播,
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
每天的播出时长也是固定的,
除了发生重大新闻外
结束时间都是在19:30。但是每天的新闻实际播放时长
会跟预期出现误差,
甚至出现突发状况。
现在都是以直播加录播的方式播出,
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
对于一些重要新闻,
如果在开播后送到演播室,
这时就需要插播。
就是大家常听到的
“本台刚刚接到消息......”
这样就会造成播出时长的误差。由于是全国同时转播,
如果新闻联播时间拉长,
就会导致转播台的广告被压缩。
时间过短则会让其他卫视
出现黑屏空挡。
为确保时间精确到秒数,
就把收稿子画面播出来,
以此来填充不够的时长。收稿子的画面时长可以控制,
差的时间多就可以多播几秒,
差的少就少播几秒,
给导播留一点余地。
这样处理起来也方便,
精确控制时长。在业内把这种方式称为“松紧带”,
就好比我们看的电视剧,
最后也会播放片尾曲和滚动字条
也是为了起到“凑时间”的作用。
02
整理稿子的时候主持人到底在聊什么?
在整理稿子的时候,
两个主持人有时候也会有交流,
而且聊的时候都是很轻松的表情,
那他们到底在聊什么?很多人猜测,
新闻联播结束了,
他们大概也就下班了,
那是不是会聊点生活中的事情:
比如“待会儿去哪里撸串”
“哪里又开了一家好吃的店”
……其实并不是,
虽然这时候主持人说的话
观众都听不到,
但他们聊的内容
还是以工作为主。
比如“今天的播出特别紧张
但顺利完成,小小庆祝一下”
或者“重播的时候有没有问题要修改”。03
新闻稿长什么样?
还有人好奇,
新闻联播的稿子到底长什么样?
和一般的稿子不一样的是,
这类稿子字体通常都是放大的。其实这类稿件叫做“口播稿”,
是串联新闻用的。
由于新闻节目的高要求性,
所以一般都会有提词器,
主持人照着写好的稿子念,
就不容易出现失误。为了保证看得清楚,
就需要把字体放大。
《新闻联播》的稿子一般来说,
是一行9个字。
这样主持人才能看得清楚。
很多人觉得有了提词器,
主持人就相当于念稿子
是不是就很简单了?
根本不会!
你可以手机上随便找一段文字,
就是照着读也做不到一个不错。
而《新闻联播》的要求是零失误,
同时又是全国直播,
压力可想而知。04
主持人是不是只工作半小时?
七点钟开始七点半结束,
很多人觉得
主持人是不是只要工作半小时就够了?
当然不是!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包括看串联单、化妆、
看录制好的视频……
节目播出后也不能马上走,
得等到9点半重播结束以后。
因为有些时候《新闻联播》的重播
会有细节修改。
比如2013年亚冠决赛次回合比赛期间,
重播时插入了现场的直播画面。在重要会议
或者有重大新闻发生时,
还会有加长版的《新闻联播》,
所以上班半小时是不存在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