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方便火锅十分的火爆,据悉只要一杯凉水,十分钟就能吃上热腾腾的火锅。据悉有着爆炸的危险,一起去看看吧。冬季到了很多人都开始吃火锅了,不过你知道吗?最近方便火锅十分的抢手,赶紧去看看吧。
方便火锅爆炸危险
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现场,一种新型的“方便火锅”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与传统意义上的火锅不同,这种新型火锅包装精美,比盒装方便面稍大,而且不用火,不用电,只要一杯凉水,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食材。
“方便火锅”出现后迅速成为火锅市场的新宠。在国内某电商平台上,销售方便火锅的店家就超过4000家,其中某些店铺月销售量高达上万件。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打着“方便”字眼的这款新型火锅,背后其实危机暗藏。
10分钟就能吃上的火锅
为了真实地体验方便火锅,记者特地网购了几盒。拿到货品后,打开盒盖,里面食材齐全,还配有一袋食品专用发热包,这便是号称“火锅加热器”的物件。仔细查看发热包的成分组成,主要以生石灰为主,原理就是生石灰遇水就会散发热量。把带底料的食材放入上层,然后加热包放入下层,并加入冷水,仅几秒钟的时间,餐盒便开始散发热量。随着水蒸汽的不断涌出,10分钟左右,火锅便可以食用了。
据了解,方便火锅最早开发成功是在2015年,在经历了前期推广与渠道开发后,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据统计,目前市面上的方便火锅品牌有50余个,其中大部分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线上。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方便火锅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原有的火锅企业,依托自有品牌推出的方便火锅产品,另一类是火锅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依托生产线进行产品延伸。此外,还有一些跨界企业生产的方便火锅,依托微商等渠道销售,也占据了一定市场。在已推出的产品中,川渝派系成为了主流,囊括的口味类型从最初的麻辣口味扩展到酸辣、番茄,用油也涵盖了牛油、清油等多种类型。
火爆市场背后问题多现
亲身体验后,记者第一感觉是“确实方便”。但感受方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方便火锅的盒身非常烫,稍不注意就会伤人。
而前不久,一则消息也让方便火锅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一位消费者在网上称,在家里吃方便火锅时,将产品放置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面上,结果引发桌面碎裂。
方便火锅的盒身材料是塑料材质,那么,如此高温加热会不会催生有害物质?而加热包又会不会带有隐患?为此,记者特地咨询了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相关专家,他们表示,自热型餐盒的最大隐患就是含有生石灰的加热包,尤其是放置在塑料材质的器皿中,很容易使得塑料器皿变型,而器皿中的温度10秒左右就会升至90摄氏度以上,这样的热量已经达到可以伤人的级别。专家们还称,如果发热包破损了,加上水后再放在塑料器皿里,密闭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的危险,为使用者埋下了安全隐患。
除了加热包暗藏安全隐患这个问题,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市场日渐火爆,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
首先在命名上就容易让人迷糊,不同企业在产品外包装上有着不同的称呼。良品铺子、小龙坎等品牌冠以“方便火锅”;海底捞、德庄等品牌的同类产品,命名则是“自煮火锅”;此外,“懒人火锅”、“微火锅”等,也都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称呼;还有为数不少的同类产品则直接采用了“麻辣火锅”、“麻辣串串香”等泛品类名称。
其次,由于门槛较低,市场上的很多方便火锅产品实际上都是组装出品。如委托方为某电子商务公司,而底料、配菜等食材,分别由全国各地的不同食材厂家进行代工生产,然后再组装出售。至于代工企业是否具有相关资质、食品安全条件是否经得起考验,不免令人担心。事实上,在某宝等平台上,就有买家给出“火锅包里的肉都臭了”、“包里发现了一根头发”等不少差评。
更需要指出的是,方便火锅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目录》。记者专门查询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年版《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在方便食品目录中,只有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等,并未包含方便火锅。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的缺失,委托方在选择生产商与产品控制的过程中更具随意性,这也加剧了方便火锅市场的乱象。
小编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新闻。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方便面等产品的料包不同,方便火锅中的料包包含大量用新鲜食材加工的产品,如果保存不得当,容易出现因食材变质而导致胀袋的情况。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